河南省教育廳文件
豫教基[2008] 138號
河南省教育廳
關于印發《河南省普通高中課程設置方案
(試行)》的通知
各省轄市教育局,各重點擴權縣(市)教育局: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教基[2003]6號)和《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方案(試行)》(豫教基[2008]82號)精神,結合我省普通高中教育發展實際,在認真調研論證、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省教育廳制定了《河南省普通高中課程設置方案(試行)》?,F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認真組織實驗。實驗中有何問題和建議請及時報我廳基礎教育處。
二○○八年六月二十七日
河南省普通高中課程設置方案(試行)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教基[2003]6號)的要求,積極穩妥地推進我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根據《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方案(試行)》,特制定《河南省普通高中課程設置方案(試行)》。
一、課程設置的基本原則
普通高中課程設置要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教育部有關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總體要求,以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及整體素質為目的,立足我省實際,以人為本,科學規劃,構建具有河南特色、充滿活力的普通高中課程體系,規范有序地推進我省普通高中課程實驗工作。
——基礎性。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體現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整體設置必修課程,為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選擇性。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和學生個性發展需要,根據不同學習領域、科目、模塊的特點,合理設置選修課程,努力構建重基礎、多樣化的選修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和更寬廣的自主學習空間。
——適用性。按照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要求,從我省社會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實際出發,結合我省教育現狀和普通高中的發展趨勢,構建具有河南特色的課程體系。
——創新性。結合當地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需要,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多樣化和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調動學校實施普通高中課程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構建具有特色的學校課程。
二、課程結構與課程設置
(一)課程結構
普通高中課程由學習領域、科目、模塊三個層次構成。
1.學習領域
高中課程設置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和綜合實踐活動八個學習領域。
設置學習領域能更好地反映現代科學綜合化的趨勢,有利于在學習領域的視野下研制各科課程標準,指導教師教學;有利于整體規劃課程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體現對高中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同時,要求學生每一學年在所有學習領域都獲得一定學分,以防止學生過早偏科,避免并學科目過多,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2.科目
每一領域由課程價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組成。八個學習領域共包括語文、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等)、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等13(或14)個科目。藝術與音樂、美術并行設置,供學校選擇。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開設兩種或多種外語。
3.模塊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塊組成。模塊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反映學科內容的邏輯聯系。每一模塊都有明確的教育目標,并圍繞某一特定內容,整合學生經驗和相關內容,構成相對完整的學習單元;每一模塊都對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提出要求與建議。
模塊的設置有利于解決學??颇吭O置相對穩定與現代科學迅猛發展的矛盾,并便于適時調整課程內容;有利于學校充分利用場地、設備等資源,提供豐富多樣的課程,為學校有特色的發展創造條件;有利于學校靈活安排課程,學生自主選擇并及時調整課程,形成有個性的課程修習計劃。
(二)課程設置與學分
普通高中課程由必修和選修兩部分構成,通過學分描述學生的課程修習狀況。
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規定的八個領域的必修課程,所有普通高中學校必須全部開設。
選修部分是供學生選擇的、旨在滿足其多元化的學習需求、為其個性化發展創造條件的課程。選修部分分為選修Ⅰ和選修Ⅱ。選修Ⅰ課程是根據社會對人才多樣化的需求、適應學生不同潛能和發展需要、分類別分層次設置的。必修部分和選修Ⅰ的課程標準由國家制定,使用的教材需經教育部審定;選修Ⅱ課程是普通高中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發展需要和學生興趣開發的若干學習模塊,供學生選擇。
每個科目的每個模塊一般為36學時,2學分(其中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每個模塊原則上為18學時,相當于1學分)。學分由學校認定。
學生在每個學習領域都必須獲得一定學分。三年中獲得116個必修學分(包括研究性學習15學分、社區服務2學分、社會實踐6學分),選修學分不低于28學分(其中選修Ⅱ中至少獲得6學分),總分達到144學分方可畢業。鼓勵學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發展的學生修習更多的選修課,獲得更多學分。
課程設置及學分見表1。
表1 普通高中課程設置及學分
學習領域 | 科 目 | 必修學分 | 選修學分 | |
選修Ⅰ | 選修Ⅱ | |
語言與文學 | 語文 | 10 | 根據社會對人才多樣化的需求,適應學生不同潛能和發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礎上,各科課程標準分類別、分層次設置若干選修模塊,供學生選擇。 | 學校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需要和學生興趣,開設若干選修模塊,供學生選擇。 | |
外語 | 10 | |
數學 | 數學 | 10 | |
人文與社會 | 思想政治 | 8 | |
歷史 | 6 | |
地理 | 6 | |
科學 | |
物理 | 6 | |
化學 | 6 | |
生物 | 6 | |
技術 | 信息技術 | 4 | |
通用技術 | 4 | |
藝術 | 音樂 | 3 | |
美術 | 3 | |
體育與健康 | 體育與健康 | 11 | |
綜合實踐活動 | 研究性學習活動 | 15 | |
社區服務 | 2 | |
社會實踐 | 6 | |
三、課程安排
根據課程設置要求及我省教育教學實際,提出課程內容安排指導意見(見表2)。學校要根據課程內容安排,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具體的學校課程表并組織實施。
表2 河南省普通高中課程安排指導表
學習領域 | 科 目 | 必修 | 選修Ⅰ | 選修Ⅱ(6分以上) | |
必修 內容 | 學分 | 建議選修模塊 | 學分 | 自主選修模塊 | 學分 | 根據當地 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需要和學生興趣開設的選修模塊 | |
語言與 文學 | 語文 |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必修4 必修5 | 10 | “詩歌與散文”、“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三個系列內選修四個模塊。 | 每模塊2學分 | 選修五個系列內的其他模塊 | 每模塊2學分 | |
外語(以英語為例) | 英語1 英語2 英語3 英語4 英語5 | 10 | 英語6 英語7 英語8 | 每模塊2 學分 | 英語9 英語10 英語11 | 每模塊2學分 | |
數 學 | 數學 | 數學1 數學2 數學3 數學4 數學5 | 10 | 人文方向: 選修1—1、選修1—2全部修習。 選修4—1、選修4—2至少選修一個專題。 理工方向: 選修2—1、選修2—2、選修2—3全部修習; 選修4—1、選修4—2、選修4—5至少選修兩個專題。 | 每模塊2學分 每專題1學分 | 選修系列3、系列4中未修習的專題 | 每專題1學分 | |
人文與 社會 | 思想 政治 |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必修4 | 8 | 人文方向: 經濟學常識 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 生活中的法律常識 至少選修兩個模塊。 | 每模塊2學分 | 科學社會主義常識 經濟學常識 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 科學思維常識 生活中的法律常識 公民道德與倫理常識 | 每模塊2學分 | |
歷史 | 歷史(I) 歷史(II) 歷史(III) | 6 | 人文方向: (一)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四)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六)世界文化遺產薈萃 | 每模塊2學分 | (一)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二)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三)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四)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五)探索歷史的奧秘 (六)世界文化遺產薈萃 | 每模塊2學分 | |
地理 | 地理1 地理2 地理3 | 6 | 人文方向: 選修3 旅游地理 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 選修6 環境保護 至少選修兩個模塊。 | 每模塊2學分 | 選修1 宇宙與地球 選修2 海洋地理 選修3 旅游地理 選修4 城鄉規劃 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 選修6 環境保護 選修7 地理信息技術應用 | 每模塊2學分 | |
科 學 | |
物理 | 物理1 物理2 | 4 | 人文方向:選修1—1。 理工方向: 選修3—1 理工方向: 選修3—2 、選修3—2全部修習; 選修3—3、選修3—4、選修3—5 至少選修兩個模塊。 | 每模塊2學分 | 選修1—2 選修2—1 選修2—2 選修2—3 物理專題研修 物理實驗專題 | 每模塊2學分 | |
化學 | 化學1 化學2 理工方向: | 4 | 人文方向: 選修1 化學與生活 理工方向: 選修4 化學反應原理 全部修習 選修3 物質結構與性質 選修5 有機化學基礎 選修6實驗化學 至少選修兩個模塊 | 每模塊2學分 | 選修1化學與生活 選修2化學與技術 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 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 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 選修6實驗化學 | 每模塊2學分 | |
生物 | 生物1 生物2 生物3 | 6 | 理工方向: 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 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 | 每模塊2學分 | 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 選修2生物科學與社會 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 | 每模塊2學分 | |
技 術 | 信息 技術 | 信息技術基礎 | 2 | 五個選修模塊中選一個模塊 | 每模塊2學分 | 算法與程序設計 多媒體技術應用 網絡技術應用 數據管理技術 人工智能初步 | 每模塊2學分 | |
通用 技術 | 技術與設計I 技術與設計II | 2 2 | | | 電子控制技術 簡易機器人制作 家政與生活技術 現代農業技術 服裝及其設計 建筑及其設計 汽車駕駛與保養 | 每模塊2學分 | |
| | 藝術 | 6 | 四個系列18個模塊中選修六個模塊 | 每模塊1學分 | 系列1:藝術與生活 系列2:藝術與情感 系列3:藝術與文化 系列4:藝術與科學 | | |
藝 術 | 藝術 或 音樂 美術 | 音樂鑒賞 | 2 | 五個選修模塊中選一個模塊 | 每模塊1學分 | 唱歌 演奏 音樂與舞蹈 音樂與戲劇表演 創作 | 每模塊1學分 | |
美術鑒賞 | 1 | 八個選修模塊中選兩個模塊 | 每模塊1學分 | 繪畫·雕塑 設計·工藝 書法·篆刻 現代媒體藝術(攝影/攝像·電腦繪畫/電腦設計) | 每模塊1學分 | |
體育與 健康 | | 在健康教育、田徑兩個系列中,各選一個模塊,共2學分; 在球類、體操、田徑、水上或冰雪、新興運動、民族民間體育項目六個系列中,選九個模塊,共9學分 | 11 | | | |
綜合實踐活動 | 研究性學習活動 | 三年完成3個以上專題研究 | 15 | | | |
社區 服務 | 三年中必須參加10個工作日社區服務 | 2 | | | |
社會 實踐 | 每學年參加一周社會實踐 | 6 | | | |
說明:
1.必修內容部分學生應獲得116學分,其中包括“建議選修內容”中要求學生修習的物理2學分、化學2學分、信息技術2學分、音樂1學分、美術2學分。
選修分為選修Ⅰ和選修Ⅱ兩部分,學生至少要獲得28學分。選修Ⅰ分為“建議選修內容”和“自主選修內容”兩部分。“建議選修內容”是指修習人文方向、理工方向學生按各學科要求應該修習的模塊或專題;“自主選修內容”是各學科課程標準規定的供學生進一步發展、自主修習的選修模塊或專題。選修Ⅱ是學校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需要和學生興趣開設的選修模塊,學生至少要獲得6學分。
2.通用技術課程原則上在高一年級開設。2008級條件暫不具備的學校也可延遲至高二年級開設。
3.藝術領域共6學分,其中音樂3學分,美術3學分。有條件的學校,要把藝術作為綜合課程開設。藝術、體育特長學生在修滿必修學分后,可按自身的發展方向選修相關領域科目的模塊。
四、教學安排及學分、學時分配
(一)學年教學時間
1.普通高中學制為三年。每學年52周,其中教學時間40周,社會實踐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節假日和農忙假)11周。
2.每學期分學段一、學段二兩段安排課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課,1周復習考試。
3.每周按5天安排教學。原則上每周按35課時安排教學。
(二)模塊教學時間
1.語文、外語、數學、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等科目的1個模塊教學時間為36課時,一般每周安排4課時(持續1個學段)或2課時(持續1個學期)。
2.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等科目的1個模塊教學時間為18課時,一般每周安排2課時或1課時。
3.學??梢越Y合師資和辦學條件等實際情況按學段或學期安排各模塊教學。
(三)綜合實踐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共23學分。
1.研究性學習活動時間三年共計270課時,15學分,學習活動時間由學校根據各學段課時總數合理安排,可集中使用也可分散使用。
2.學生每學年必須參加不少于1周的社會實踐,獲得2學分。三年共計6學分。
3.學生三年中必須參加不少于10個工作日的社區服務并獲得相關證明,獲得2學分。鼓勵學生利用節假日和課余時間走進社區,融入社會,參與社區服務。
(四)課程、課時及學分安排建議(見表3)
五、課程實施建議
(一)合理有序地安排課程,全面落實課程目標
普通高中學校要全面把握國家課程標準的要求,統籌做好課程安排和學分分配。高中一年級主要設置必修課程,然后逐步增設選修課程,學生可跨班級選修;高三下學期,學校要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需要繼續修習某些課程,獲得一定學分,也可以安排總復習,但學校應保證每個學生有必要的體育、藝術等活動時間。各地和學??筛鶕嶋H情況對有關科目必修模塊的教學順序進行調整。
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必修課程,所有普通高中必須全部開設。學校要制定選修課程開設規劃,在保證開設好所有必修模塊的同時,積極創造條件,逐步開齊開好課程標準規定的選修課程。選修課程要突出創新性、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和選擇性。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要通過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等課程,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與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收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和創新與實踐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為基礎。學生從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實事求是、獨立思考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能力。各學科教師要積極組織和指導研究性學習。
(二)建立選課指導制度,引導學生形成有個性的課程修習計劃
學校要積極進行制度創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內選課指導制度,避免學生選課的盲目性。學校應編制課程設置說明和選課指導手冊,并在選課前及時提供給學生。班主任和學科教師有指導學生選課的責任,要與學生建立相對固定和長期的聯系,為學生形成符合個人特點的、合理的課程修習計劃提供指導和幫助。學校要引導家長正確對待和幫助學生選課。學校要鼓勵學生在感興趣、有潛能的方面,選修更多的模塊,使學生實現有個性地發展。
(三)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學校應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鼓勵教師針對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開展教學研究,重視不同學科教師的交流與研討,建設有利于引導教師創造性實施課程的環境,使教師能依據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在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活動的組織、教材和其他課程資源的選擇、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等方面,通過同伴互助、教學反思,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使課程的實施過程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學校應與教研部門、高等院校等建立聯系,形成有力推動課程發展和 教師提高的專業咨詢、指導網絡。
(四)充分挖掘和開發課程資源,構建具有特色的學校課程
為保障普通高中課程的實施,學校應加強課程資源建設,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內現有課程資源。同時,大力加強學校之間以及學校與社區的合作,充分利用當地職業技術教育資源,補充校內課程資源不足,努力實現課程資源共享,盡可能滿足學生的選課需求。
學校課程的開發要因地制宜,努力為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注重普通高中教育、職業技術教育與成人教育的融合與滲透。農村地區的普通高中學校要結合農村建設和發展的實際開發課程資源。
學校課程既可以由學校獨立開發或聯校開發,也可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開發;要積極利用和開發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課程資源,建立廣泛而有效的課程資源網絡,努力構建具有特色的學校課程。
(五)建立發展性評價制度,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實行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學校組織的學業考試、考核應依據課程標準組織命題。學校要根據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評價原則,綜合運用觀察、交流、測驗、實際操作、作品展示、自評與互評等多種方式,為學生建立綜合、動態的成長記錄手冊,全面反映學生的成長歷程。
建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評價制度,全面、科學、準確地評價教師教學工作,將教師教學評價工作與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統一起來,通過評價促進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課程開發能力、課程創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評價要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增強評價過程的反思、對話、交流和理解,營造輕松活潑的、富有激勵作用的教學環境。
六、建立課程實施保障機制
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是基礎教育工作中的一次重大的改革。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研究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與措施,加大投入,完善條件,努力使所有普通高中學校都能達到實施新課程所需要的基本條件,保障學校開齊各學科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必修模塊,并創造條件,逐步開齊開好各學科課程標準所規定的選修模塊;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學校實施新課程的情況,加強對高中課程的管理,為學校實施新課程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服務;要尊重學校的辦學自主權,鼓勵學校發揮辦學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辦出自己的特色;要加強對學校實施新課程過程的檢查和監督,建立學校課程實施方案上報、備案等有關制度,督促學校執行國家的課程方案,隨時糾正各種違反課程方案、違背教育規律的行為。
各級教研機構要進一步明確“研究、指導、服務”的職能,加強對普通高中新課程學科教學的指導,教研人員要深入教學一線,注意研究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發現并總結、推廣教師在課程改革中創造的成功經驗;要重視研究和解決新課程推進中遇到的教學實際問題,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專題研究,為學校實施新課程提供有效的專業支持。
學校要全面把握國家課程標準的要求,切實加強對課程實施的管理,做好制定課程計劃、自主開發課程、指導學生選課、組織教學實施、認定學生學分等具體工作;要加強和社區的聯系工作,積極向社會宣傳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意義、內容與要求,爭取社區及學生家長對學校實施新課程的理解和支持,使他們能夠主動配合學校執行國家頒布的課程方案和有關政策。
表3 河南省普通高中課程、課時及學分安排參考
第一學年
學習領域 | 科目 | 上學期 | 下學期 | 學年總學分 | |
學段一 | 學段二 | 學段一 | 學段二 | |
模塊 | 學分 | 周課時 | 模塊 | 學分 | 周課時 | 模塊 | 學分 | 周課時 | 模塊 | 學分 | 周課時 | |
語言與 文學 | 語文 | 語文1 | 2 | 4 | 語文2 | 2 | 4 | 語文3 | 2 | 4 | 語文4 | 2 | 4 | 8 | |
英語 | 英語1 | 2 | 4 | 英語2 | 2 | 4 | 英語3 | 2 | 4 | 英語4 | 2 | 4 | 8 | |
數學 | 數學 | 數學1 | 2 | 4 | 數學2 | 2 | 4 | 數學3 | 2 | 4 | 數學4 | 2 | 4 | 8 | |
人文與社會 | 思想政治 | 必修1 | 2 | 2 | 必修2 | 2 | 2 | 4 | |
歷史 | 歷史(I) | 2 | 2 | 歷史(II) | 2 | 2 | 4 | |
地理 | 地理1 | 2 | 2 | 地理2 | 2 | 2 | 4 | |
科學 | |
物理 | 物理1 | 2 | 2 | 物理2 | 2 | 2 | 4 | |
化學 | 化學1 | 2 | 2 | 化學2 | 2 | 2 | 4 | |
生物 | 生物1 | 2 | 2 | 生物2 | 2 | 2 | 4 | |
技術 | 信息技術 | 信息技術基礎 | 2 | 2 | 五個模塊任選一個 | 2 | 2 | 4 | |
通用技術 | 技術與設計I | 2 | 2 | 技術與設計II | 2 | 2 | 4 | |
藝術 | 藝術或音樂、美術 | 藝術 | 建議選修 | 1 | 1 | 建議選修 | 1 | 1 | 2 | |
音樂 | 音樂鑒賞 | 1 | 1 | 音樂鑒賞 | 1 | 1 | 2 | |
美術 | 美術鑒賞 | 1 | 1 | 建議選修 | 1 | 1 | 2 | |
體育與健康 | 田徑類項目和健康教育專題系列為必修內容(健康教育專題可分散進行),另在6個運動項目系列中至少選兩個模塊,每周2課時。 | 4 | |
綜合實踐活動 | 研究性學習活動 | 3年完成3個以上專題,共15學分 | | |
社區服務 | 5個工作日 | 1 | |
社會實踐 | 一周 | 2 | |
總學分 | 65或67(選擇藝術課程的65學分,選擇音樂、美術課程的67學分。不含研究性學習的學分 | |
第二學年
學習領域 | 科目 | 上學期 | 下學期 | 學年總學分 |
學段一 | 學段二 | 學段一 | 學段二 |
模塊 | 學分 | 周課時 | 模塊 | 學分 | 周課時 | 模塊 | 學分 | 周課時 | 模塊 | 學分 | 周課時 |
語言與文學 | 語文 | 語文5 | 2 | 4 | 建議 選修 | 2 | 4 | 建議選修 | 2 | 4 | 建議選修 | 2 | 4 | 8 |
英語 | 英語5 | 2 | 4 | 英語6 | 2 | 4 | 英語7 | 2 | 4 | 英語8 | 2 | 4 | 8 |
數學 | 數學 | 人文 | 數學5 | 2 | 4 | 選修 1—1 | 2 | 4 | 選修 1—2 | 2 | 4 | 建議選修 自主選修 | 1 | 4 | 7 |
理工 | 數學5 | 2 | 4 | 選修 2—1 | 2 | 4 | 選修 2—2 | 2 | 4 | 選修 2—3 | 2 | 4 | 8 |
人文與社會 | 思想政治 | 人文 | 必修3 | 2 | 2 | 必修4 | 2 | 4 | 建議選修 | 2 | 4 | 6 |
理工 | 必修3 | 2 | 2 | 必修4 | 2 | 4 | 自主選修 | | | 4 |
歷史 | 人文 | 歷史(III) | 2 | 2 | 建議選修 | 2 | 4 | 建議選修 | 2 | 4 | 6 |
理工 | 歷史(III) | 2 | 2 | 自主選修 | | | 自主選修 | | | 2 |
地理 | 人文 | 地理3 | 2 | 2 | 建議選修 | 2 | 4 | 建議選修 | 2 | 4 | 6 |
科學 | 理工 | 地理3 | 2 | 2 | 自主選修 | | | 自主選修 | | | 2 |
物理 | 人文 | 選修1—1 | 2 | 2 | 自主選修 | | | 自主選修 | | | 2 |
理工 | 選修 3—1 | 2 | 4 | 選修 3—2 | 2 | 4 | 建議選修 | 2 | 4 | 建議選修 | 2 | 4 | 8 |
化學 | 人文 | 選修1化學與生活 | 2 | 2 | 自主選修 | | | 自主選修 | | | 2 |
理工 | 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 | 2 | 2 | 建議選修 | 2 | 4 | 建議選修 | 2 | 4 | 8 |
生物 | 人文 | 生物3 | 2 | 2 | 自主選修 | | | 自主選修 | | | 2 |
理工 | 生物3 | 2 | 2 | 建議選修 | 2 | 4 | 建議選修 | 2 | 4 | 6 |
技術 | 信息技術 | 自主選修 | | | 自主選修 | | | |
通用技術 | 自主選修 | | | 自主選修 | | | |
藝術 | 藝術或音樂、美術 | 藝術 | 建議選修 | 1 | 1 | 建議選修 | 1 | 1 | 2 |
音樂 | 建議選修 | 1 | 1 | 自主選修 | | | 1 |
美術 | 建議選修 | 1 | 1 | 自主選修 | | | 1 |
體育與健康 | 在六個運動項目系列中至少選四個模塊,每周2課時。 | | | 4 |
綜合實踐活動 | 研究性學習活動 | 3年完成3個以上專題,共15學分。 | | | |
社區服務 | 5個工作日 | | | 1 |
社會實踐 | 一周 | | | 2 |
總學分 | 文56、理61(均不含研究性學習的學分)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學年
學學習領域 | 科目 | 上學期 | 下學期 | 學年總學分 |
學段一 | 學段二 |
模塊 | 學學分 | 周周課時 | 模塊 | 學學分 | 周周課時 | 高三下學期,學校應保證每個學生有必要的體育、藝術等活動時間,同時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需要繼續修習某些課程,獲得一定學分,也可以安排總復習。 |
語語言與文學 | 語文 | 建議選修 | 22 | 44 | 自主選修 | | | 2 |
英語 | 自主選修 | | | 自主選修 | | | |
數數學 | 數學 | 人文 | 自主選修 | | | 自主選修 | | | | |
理工 | 建議選修 | 22 | 44 | 自主選修 | | | | 2 |
人人文與社會 | 思想政治 | 人文 | 建議選修 | 22 | 44 | 自主選修 | | | | 2 |
理工 | 自主選修 | | | 自主選修 | | | | |
歷史 | 人文 | 建議選修 | 22 | 44 | 自主選修 | | | | 2 |
理工 | 自主選修 | | | 自主選修 | | | | |
地理 | 人文 | 自主選修 | | | 自主選修 | | | | |
科科學 | 理工 | 自主選修 | | | 自主選修 | | | | |
物理 | 人文 | 自主選修 | | | 自主選修 | | | | |
理工 | 自主選修 | | | 自主選修 | | | | |
化學 | 人文 | 自主選修 | | | 自主選修 | | | | |
理工 | 自主選修 | | | 自主選修 | | | | |
生物 | 人文 | 自主選修 | | | 自主選修 | | | | |
理工 | 自主選修 | | | 自主選修 | | | | |
技技術 | 信息技術 | 自主選修 | | | | |
通用技術 | 自主選修 | | | | |
藝藝術 | 藝術或音樂、美術 | 藝術 | 自主選修 | 22 | | | 2 |
音樂 | 自主選修 | | | | |
美術 | | | | | |
體育與健康 | 在六個運動項目系列中至少選三個模塊,每周2學時。 | 3 |
綜合實踐活 動 | 研究性學習活動 | 3年完成3個以上專題,共15學分。 | |
社會實踐 | 一周 | 2 |
總學分 | 文13或11(選擇藝術課程的13學分,選擇音樂、美術的11學分。不含研究性學習的學習)。理11或9(選擇藝術課程的11學分,選擇音樂、美術課程的9學分。不含研究性學習的學分)。 |
| | | | | | | | | | | | |
注:1.每學期40周教學時間,除去4周復習考試,余36周教學時間,計1260課時,學生每修習1學分需18課時。完成必修課程后,學??筛鶕唧w情況,安排開設選修I和選修II的課程。
2.“學年總學分”是指本學年學科“必修模塊”的學分和“建議選修”模塊的學分,不包含“自主選修”模塊的學分。
3.“自主選修”的模塊及課時由學校根據具體情況統籌安排。